中國國家博物館文保院在原文物科技保護部與藝術品鑒定中心科技檢測室基礎上組建。
標簽:國博 文保第三屆國際雪雕邀請賽在內蒙古牙克石市鳳凰山雪谷廣場開賽。
標簽:雪雕 呼倫貝爾2019年12月1日,“陶都杯”陶藝技能大賽在重慶榮昌舉行
標簽:傳統 制陶以“中國手造,蒸蒸日上”為主題的2019(第五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開幕。
標簽:工藝 手工新華社高級記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新華社原黨組成員、秘書長。現任新華書畫院院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院長。
言恭達,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
12月4日,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主辦的“為愛添彩,通向明天——海上名家與星星專題畫展”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中國國家博物館文保院于2018年在原文物科技保護部與藝術品鑒定中心科技檢測室的基礎上組建,擁有40名文物修復師,下設環境監測研究所、藏品檢測與分析研究所、器物修復研究所、金屬器物修復研究所、書畫文獻修復研究所、油畫修復研究所。
12月3日,呼倫貝爾(牙克石)第三屆國際雪雕邀請賽在內蒙古牙克石市鳳凰山雪谷廣場開賽。
自199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大足石刻共實施文物保護項目80余個,石刻病害得到有效遏制,石刻保存環境顯著提升。
在河南省滎陽市汪溝遺址出土甕棺里的頭蓋骨附著物和甕底土樣中,檢測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桑蠶絲殘留物,表明當時亡童曾用絲綢包裹下葬。
12月1日,“一帶一路”陶瓷博覽中心在重慶榮昌開館,該館收集了古代建筑陶瓷、現代精美陶瓷以及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等多國的陶瓷產品,藏品達2000多件。
2019年12月1日,“陶都杯”陶藝技能大賽在重慶榮昌舉行,來自陶瓷行業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民間工藝師等150人參賽。
近期,借助虛擬復原技術,這尊位于龍門石窟萬佛洞前室南壁的觀世音像,以線上AR展示+線下3D打印的形式,穿越千年,呈現在世人面前。
2019年11月29日,以“中國手造,蒸蒸日上”為主題的2019(第五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開幕。
“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展覽26日在四川博物院開幕,向中國觀眾展現了兩千多年前地中海與古蜀文明跨越時空的多彩對話。
今年48歲的張俊濤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汴京燈籠張”的第七代傳承人。“汴京燈籠張”始于清代,是河南省開封市的燈籠制作世家。
近日,蘭州文理學院舉辦“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建40年系列活動,通過精彩劇照、作品視頻、服裝、舞美沙盤和匯報演出等,再現中國敦煌舞藝術華光的璀璨瞬間。
為期4天的“藝術中國·北京宮廷非遺技藝精品展”26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閉幕,展覽共吸引200余人觀看。
記者27日獲悉,故宮博物院與落戶杭州的世界旅游博物館“強強聯手”,通過簽訂框架協議,故宮博物院將就展陳、文創產品研發、主題展覽等與世界旅游博物館開展深度合作。
11月26日,北京市商務局、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北京拍賣季”活動成果。
11月26日,“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展覽在四川博物院開幕。
中國流失文物移交儀式25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安納托利亞文明博物館舉行。土方向中方移交了一幅唐代石窟寺壁畫和一尊北朝晚期至隋代隨葬陶俑。
11月27日,由鄭州大學、河南省焦裕祿精神研究會主辦的弘揚焦裕祿精神美術作品巡展首展在河南省美術館開幕。
正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展出的“絲路天籟——漢唐宋元絲路樂舞文物展”上,兩漢、隋唐、宋元等時期的280多件(套)樂舞文物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參觀。
近日,“天容海色”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在位于海口的海南省博物館開展。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意大利展映推介會20日晚在羅馬舉行,該節目的意大利語版將于2020年6月正式與意大利觀眾見面。
贛發繡,是以發絲為線在布織物上進行刺繡的一種具有贛鄱地域特色的民間手工刺繡藝術。據悉,贛發繡傳承至今已有近500年歷史,被列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改編自“雨果獎”獲獎作家劉慈欣所著的《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微紀元》《夢之海》《吞食者》《球狀閃電》等十余部中短篇及長篇小說的《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作品近日輸出法文版版權,將走進歐洲出版市場。
為了傳承古籍修復技藝,2009年,潘美娣在山東省圖書館用傳統師帶徒的方式,從搓紙捻開始,手把手地向10個弟子傳授揭、托、補、裁、訂等修復技法。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在臨近黃河的一處臺地上發現距今約4300年-4000年的城址。據了解,這是目前內蒙古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史前時期城址。
近日,“塵中蓮花之絲路天籟——漢唐宋元絲路樂舞文物展”在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舉行。
埃及文物部近日在開羅舉行文物展,慶祝蘇伊士運河通航150周年。
近年來,河南省汝州市不斷扶持汝瓷產業發展,一批汝瓷企業發展壯大,汝瓷成為汝州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廣州,一場特殊的展覽吸引了不少《清明上河圖》和北宋文化愛好者的目光。
11月16日,潘家園自營文創品牌“潘家園禮物”快閃店亮相三里屯太古里,帶著傳統的中國文化、地道的北京風味走進潮流先鋒地帶,來一場為期兩周的傳統與新潮跨界。
河北省饒陽縣華日青銅文化產業園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20余年的發展,形成了以設計生產各類雕塑藝術品為主的現代文化產業園。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芒擦藏刀工藝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今年51歲的更求彭措是芒擦藏刀第四代傳人。
湖北省博物館與山東博物館日前通過5G網絡向全球觀眾直播這兩種跨越千年的樂器“隔空協奏”,此次博物館間運用5G技術“跨時空”演奏在我國尚屬首次。
由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等共同主辦的“彩墨江南”梁立志中國畫作品展18日亮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國家文物局、應急管理部18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裝燈具搞“亮化工程”,在文物建筑外安裝燈具的要保持安全距離。
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百余名師生在東城區第一文化館進行了主題為“我和我的祖國”的中國傳統服裝、中國書畫、傳統工藝制作等傳統文化展示活動。
2019年11月16日,第二屆世界青瓷大會·第十一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文化旅游節在浙江省龍泉市開幕。
奇休利玻璃藝術園展出美國玻璃雕塑藝術家戴爾·奇休利的作品,造型獨特、色彩絢麗的玻璃藝術品營造出一個夢幻的玻璃世界。
為傳承黃賓虹學術精神,深化中國畫的學術研究與創造,推動中國畫發展與時代同步伐,中國藝術研究院籌辦了此次活動,展出70位入選畫家的代表作品約100幅,反映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畫發展取得的成就。
蟬羽臨習宋人山水頗有心得。在她近日創作與寫生中,盡得宋人山水之要義。